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黑臭水体是怎么形成的?

| 2022-02-2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不断提升,而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也随之带来更多的污染源。工业用水、商业用水、生活废水等污水的直接排放,垃圾在河道两岸的直接倾倒,造成了河道的严重污染,黑臭水体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那么,黑臭水体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水体黑臭主要是水体缺氧造成的。当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后不达标就排入城市河道等水体后,耗氧性有机物和氮磷的含量急剧上升,水中的溶解氧就会被快速消耗掉。当溶解氧降低到2.0mg/L时,水体就处于缺氧状态,有机物降解和氨氧化速率显著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水体缺氧还会影响水体中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需要氧气的微生物的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变黑发臭。

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在被污染水体的酸性、还原条件下,污染物和氨氮从底泥中释放,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这将加剧水体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城市河道中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了河道中藻类过量繁殖。这些藻类在生长初期给水体补充氧气,在死亡后分解矿化形成耗氧有机物和氨氮,这也导致了季节性水体黑臭现象并产生极其强烈的腥臭味道。

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如淮河,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全年都在IV类水以上,但主要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超过23%;在各大水系中海河的劣Ⅴ类水质程度最高,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干流劣Ⅴ类达37%、支流劣Ⅴ类达44%。在城市化建设进程飞速的当下,黑臭水体已经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首要问题之一。